
八十个寒暑轮回、岁月如流。然而,那场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记忆,却凝结成一块块沉重的碑石,深深嵌入我们民族记忆的深处,压在每一个后来者的心口。对于那段沉痛、苦难又坚毅的岁月,远在西南边疆的故土也未能幸免。“国家有难,匹夫有责”,无数弥勒儿女披甲上阵、保家卫国,许多人一去不回、血染沙场。他们走了,血与肉化作了祖国的山山水水;他们走了,只留下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名字,留下一段段荡人心魄的爱国之情。
战火曾无情地撕裂山河,弥勒儿女的赤子之心却在血泊中愈发炽热。据相关部门统计,抗战中弥勒籍阵亡将士共119人。这冰冷的数字背后,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和永不褪色的英魂。家住弥勒朋普梭落村的张必贵,小名“湘生”,他的父亲张炳焜,便是这众多星辰中的一颗,永远陨落在台儿庄的焦土上。
每逢清明时节,常会有一位耄耋老人来到弥勒城西的革命烈士陵园,伫立在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,与他从未谋面的父亲隔空对话:“爹,湘生来看您了。” 他的父亲名叫张炳焜,1902年生于弥勒朋普镇,曾在乡下三尺讲台教书育人。国难当头,他弃文从武,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,淬火成钢,成为滇军中的一员。1931年 ,“九一八”的枪声刺痛神州,他奉命驻守昆明巫家坝机场,阻止日军抢夺、破坏重要军事设施,坚守六年。1937年卢沟桥烽烟再起,他义无反顾加入60军183师542旅1083团,任迫击炮连少校连长,随四万云南子弟徒步千里,北上抗日。云南子弟星夜兼程,历时40余日步行2000千米,到达湖南长沙,改乘火车去前线,保卫首都南京。但部队尚在途中,南京、杭州已沦陷,只得返回武汉整训待命。
1938年4月,徐州告急!60军星夜驰援。4月22日凌晨,183师接防台儿庄城外的陈瓦房、邢家楼、五圣堂。翌日,1083团便与凶悍的日军前锋狭路相逢。面对日军飞机、坦克、山炮等精良装备的夹击,全团将士奋勇抵抗。激战中,连长张炳焜身先士卒,在最前沿的观察哨位,手持望远镜,沉着指挥炮火压制敌寇,抵住敌军一波又一波轰炸。突然,一声尖啸撕裂长空,日军的炮弹碎片狠狠洞穿了他的右肋!司号员张华、骡马员张必荣等人冒死将他抢下火线,取出弹片,用急救包死死按住汩汩涌血的伤口,灌下两瓶云南白药…… 然而,重伤难返。当日下午7时许,这位年仅36岁的年轻指挥官,在运河畔梁家湾一个冰冷的小水塘边,永远闭上了眼睛。弥留之际,他紧攥着张必荣的手,留下泣血的嘱托:“你们…… 若死不掉…… 回家去…… 告诉我的后人…… 要为国家…… 效劳,打日本…… 决不能让…… 日本人在我们国家…… 称霸!”这断断续续的遗言,是一位父亲、一位军人对家国最后的赤诚。
出征前,他已为妻子腹中的孩子取好了乳名——“湘生”。这名字,刻印着部队行至湖南的日子,更承载着他与无数袍泽“誓死卫国,埋骨何须桑梓地”的铮铮誓言!
如今,湘生已是 88 岁的耄耋老人。与父亲从未谋面是他一生的遗憾。多年前,当他第一次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学录上看到父亲的照片时,嘴角不由自主地抖动,心里默默地喊了一声“父亲”。当他接过档案馆工作人员递来的家书复印件时,早已满眼泪光。他从未见过父亲一面,但父亲那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,早已化作他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。多少个夜晚,梦境将他带到湖南的征途,带到台儿庄的焦土之上。他看见父亲一身戎装,在硝烟中挺立如松,指挥若定;看见父亲与战友们怒吼着冲向敌阵,用血肉筑起长城;看见那弥漫的硝烟和破碎的山河…… 去父亲战斗过的地方,触摸父亲最后的温度,找寻那未能归家的忠魂,成了湘生老人一生的夙愿。
2016年,湘生在儿子的陪同下,踏上了前往台儿庄的寻根之旅。然而,沧海桑田、旧貌尽改。昔日的战场早已融入现代城市的肌理,运河边的梁家湾,那个掩埋忠骨的小水塘,在时光的冲刷下,再无一丝痕迹可循。他们伫立在车水马龙的街头,茫然四顾,只有脚下沉默的大地,仿佛还在无声诉说着那段浸透鲜血的往事。寻访,最终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,消散在历史的风尘里。“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”,英雄的遗骸,或许已与这片他为之流尽热血的土地,永远地融为一体。
在弥勒这片英雄的土地上,像这样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老兵还有很多,他们的名字,是历史夜空中的点点星辰:
参加过长沙会战的戴容昭老人,时任营部中尉副官。长沙城的惨烈,烙印般刻在他的心底:三天三夜的血火交织,民房在爆炸中化为瓦砾,同胞的躯体横陈街巷…… 那人间炼狱的景象,伴随了他的一生。
能文能武的熊文楷老人,曾浴血禹王山,鏖战赣北。硝烟散尽后,他饱蘸深情的笔墨,为禹王山抗日纪念馆题写了那遒劲的鎏金大字。晚年的他,更以无数歌颂家国的书法作品,让铁血豪情在宣纸上流淌,屡获全国殊荣。
戎马一生,征战万里的刘宝昌老兵,足迹烙在山东抗日战场、越南受降仪式、淮海战役的滚滚硝烟之中,立下大功一次、小功一次。直至抗美援朝结束,他方卸甲还乡。在他家中,我们见到了那些穿越时光的纸页——泛黄、卷边、布满折痕的立功证明书,它们沉默地躺在尘埃里,却字字千钧,无声地讲述着主人昔日的勇毅与荣光。
段炳仁老兵带领的骡马大队,一次次穿越敌占区送去枪支弹药,以血肉之躯筑起补给线。在山东寿光南境,他所在的一个团与日军一个联队狭路相逢。炮火撕裂长空、硝烟蔽日。激战之地多为嶙峋石山,骡马驮运弹药,马蹄打滑,寸步难行。80多名云南汉子,肩扛沉重的弹药箱,化身沉默的山脊,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下,向着吞噬生命的山顶,一步,一步,向上攀爬。很多战友被敌人的枪炮击中,倒在血泊中,但没有一个人退缩,大家呐喊着:“多扛一箱弹药,就能多杀几个鬼子!”
11岁就扛起枪的娃娃兵施炳贵,5年后稚气未脱,却已随军踏上越南土地,在日军受降时刻,他亲手从仓库的阴影里揪出了两名试图藏匿的日军军官。
滇西抗战的救护兵杨友寿,在枪林弹雨中穿梭,用双手和肩膀,从死神手中抢回了百余位伤兵和病患的生命。
还有张建林、张怀声、刘发祥、何本忠、卢发青…… 他们曾随部队昂首挺进越南河内,见证侵略者最后低头的场景。
这些平凡战士的故事令人心碎,而在弥勒乃至整个滇军的抗战史诗中,血战台儿庄无疑是浓墨重彩的篇章,其灵魂人物便是被誉为“抗日虎将”的张冲将军。出生于弥勒东山的彝族人张冲,时任60军184师师长,他率领184师的铁血男儿,在徐州禹王山阵地,与号称日军精锐的坂垣、矶谷师团展开了惊天动地的鏖战。整整27个昼夜,炮火将山石犁为齑粉,硝烟遮天蔽日。滇军将士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,用刺刀、用血肉、用不屈的意志,一次次粉碎了日寇疯狂的进攻,硬生生挫败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。此役,滇军打出了令敌胆寒的雄风、血性与气节!连日本报纸也惊骇地承认:“自九?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,遇到滇军猛烈冲锋,实为罕见。” 日军《战斗纪要》更是留下了对那三个 “番号不明” 的滇军师(即 182、183、184 师)的敬畏:“官兵强悍勇猛,战斗力之强是日军从未碰到过的。”
八十年的光阴,足以让瓦砾之上开出新的花朵,却无法抹平记忆的沟壑。那些被战火灼伤的土地,如今绿树成荫;那些曾被鲜血染红的江河,如今映照着和平的蓝天。然而,矗立于山河之间的纪念碑,依然以沉默的姿态,向天空诉说着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岁月。举一杯酒向天,敬献今天的幸福生活;举一杯酒向地,敬献阵亡的战士。无论是纪念碑上留下名字或是没有留下名字的战士,祖国都不会忘记。一朵花开了,一山的花开了,它们耳畔有英雄的故事回响。
什么终于什么造句 | 两极分化是什么意思 | 未来是什么意思 | 眉飞色舞是什么意思 | 为什么会做噩梦 |
什么叫留守儿童 | 肺栓塞是什么意思 | 扫描件是什么意思 | 氨酶偏高是什么意思 | 性行为是什么意思 |
1989年属什么生肖 | 茅庐是什么意思 | 肩周炎不能吃什么食物 | 争奇斗艳什么意思 | 银耳为什么助湿气 |
12月15日什么星座 | 无异于是什么意思 | 狼烟是什么意思 | 肝纤维化是什么意思 | 2005年是什么命 |
部分导联st段改变是什么意思hcv8jop1ns1r.cn | 红色的补色是什么颜色mmeoe.com | 豚的右边念什么hcv8jop3ns2r.cn | 伽蓝菩萨保佑什么sscsqa.com | np文是什么意思hcv8jop1ns1r.cn |
谦虚什么意思xianpinbao.com | 嗔恨心是什么意思hcv7jop6ns3r.cn | 孩子不说话挂什么科dajiketang.com | 葡萄像什么比喻句hcv7jop7ns0r.cn | 破溃是什么意思hcv9jop4ns4r.cn |
癫疯病早期有什么症状hcv9jop2ns4r.cn | 高质量发展是什么hcv7jop9ns6r.cn | 头疼是什么原因hcv9jop1ns6r.cn | 沼泽是什么意思hcv7jop6ns0r.cn | theme什么意思hcv8jop7ns5r.cn |
superstar什么意思dayuxmw.com | 什么玉便宜又养人hcv8jop2ns2r.cn | 198什么意思hcv8jop9ns6r.cn | 石墨灰是什么颜色hcv9jop4ns4r.cn | 小麦淀粉可以做什么hcv7jop6ns4r.cn |